春夏秋冬我给夏家河拍写真






对于大连人来说,大海就是故乡,对于把大连作为第二故乡的我,大海就是我用相机讲述的光影故事。夏家河,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我为夏家河拍写真,让它活泼灵动起来,让它的故事延续下去。

夏家河,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北部的渤海海峡,是大连著名的海滨浴场之一。海沙细软,滩底平缓,从岸边到几十米外,海水都只有齐腰深,风平浪静,最适合初学游泳者和儿童在此嬉戏玩耍,所以,这里深受大连市民及游客的喜爱,是一处极佳的避暑胜地。

我在一年之中,要来夏家河好多次,每一次都会拍到它不同的风格。多变的画面,让它的写真集内容丰富起来,故事性也更具吸引力。

夏天的主题是热情。夏家河的夏天,是四季中最热闹的时节。骄阳似火,暑热难耐,夏家河的海滩上,人们在享受着海风的清凉和海浪的轻柔。潮起,海水漫过海滩,形成天然的游泳池,孩子们的欢笑声,伴随着一层层的细浪,飘向海天之间。潮落,赶海的人们,在海滩上寻找各种滩涂生物,花蚬,小蟹,香螺,是初级赶海技能的实践操作,而“钓蝼蛄虾”“挖海肠子”则是尝鲜的吃货们的终极目标。海滨浴场的各项服务设施齐全,遮阳餐饮,洗浴更衣,交通停车,为游客们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使大家在盛夏里得到愉快的娱乐体验。在这里,人们的热情比夏天的烈日更加似火。

秋天的主题是多彩。暑热退去,秋风送爽,海水的温度决定了人们的游戏规则,那些还能畅游在海中的游泳爱好者才是真正的勇敢者。在海滩上漫步,眺望海天一色,万里无云,波光粼粼,近看海滨公园,花草树木,园林小景,别有意趣。蓝色的海,金色的沙,白色的浪,绿色的草,红色的枫,是夏家河的斑斓秋色。海中的游人少了,回游的鱼儿多了,夏家河的秋天,是海钓的好时节,海钓爱好者在这里钓到的不仅是新鲜的海鱼,还有收获的喜悦和多彩的生活。

冬天的主题是冷傲。冬季,是夏家河最壮观的季节,如同极地的冰雪世界,把高冷的气质发挥到极致。波浪封印在凝固的海冰之下,表面的平静,隐藏了水下的暗涌。海面上延伸到远方的冰层,仿佛是一条通天之路。海滩上的寂静,使脚踩着冰面的声音传得更远。一切的淡定和冷傲,都在等待着下一个春天。

春天的主题是希望。当第一缕春风,吹开冰面,最先到来的是一群群海鸥,解封的海面下,是海鸥熬过整个冬天,最期盼的美味,它们在欢歌,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而对大海无限眷恋的人们,也回到这里,凭海临风,憧憬春天。

夏家河的海面宽阔,观落日,赏夕阳,是无论哪个季节都可以看到的风景。当夕阳的余晖染红天际,海面上摇曳着层层醉人的金色波光。当一轮红日慢慢沉入海中,夜幕降临,明月与星辰成为夜的主宰。岸上的点点灯火,也呼应着天上的邀请,加入到夜的盛宴。

夏家河,我为你拍写真,为你留下每一帧倩影,每一幅美图,希望你的光影故事继续……继续美丽。文、图老兵伟哥

消息

日前,有关部门认证,甘井子区夏家河海滨浴场景区达到标准要求,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名片

由“下甲河子”

谐音出夏家河子

据公众号“魅力革镇堡”介绍,夏家河子海水浴场,西邻鞍子山海水浴场,东邻羊圈子钓鱼台海水浴场。

据考证,早在清朝康熙年间的中后期,山东省登州府黄县范姓家族就迁移到此地开垦土地、繁衍生息,根据范姓2002年辈分考证,现在此地已发展到第十五代子孙。后来又有汉族的张姓、郑姓、王姓、崔姓、付姓、苏姓等逐渐搬迁到此地居住,形成村落,现夏家河子村总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2600多人。

夏家河子的河流现在叫砬夏河,砬夏河起源于辛寨子街道的砬子山村,终点位于夏家河入海口,全长14.4公里,初来开垦的人们叫“下甲河子”,下指河的下游,甲指最好的地方,这条河当时生养许多鱼、螃蟹、野鸡、山兔等,野生动物很丰富,以及这里在夏天是最宜居的地方,因此后来人们根据“下甲河子”的谐音而改成现在的夏家河子了。

轶闻

假胸针

换别墅的传说

在20世纪上半叶风云诡谲的远东,格里戈里·米哈伊洛维奇·谢苗诺夫注定是一个悲剧人物。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乱了军人正常晋升的秩序,同时也带给像谢苗诺夫这样的冒险家新的机会。出生在地广人稀、五胡杂居的外贝加尔地区的谢苗诺夫,冷酷、残忍、精明。俄国内战之后,撤退到中国东北地区的他作为远东白俄难民领袖,以“反苏”为终生事业。无论是外蒙的大冈登宫,还是兵戎相交的北伐战场,甚至天津张园废帝溥仪的宅邸,都可以见到他幽灵般的身影。

残酷的现实使得他与目标渐行渐远,最终成为日本人的一颗棋子。1920年代末,谢苗诺夫来到大连,悄悄地住进了夏家河子海滨的别墅里。关于这栋房子,大连作家津子围在小说《我短暂的贵族生活》曾有过如此描述:“起先他(房子的主人,一个德国犹太人)用假胸针在美国军火商那里换来两支手枪,然后,用两支手枪在朝鲜换了一船白面,再用这一船白面在夏家河海边盖了这栋小楼。”

住在这栋面朝大海别墅里的谢苗诺夫,每月可以从日本特务机关那里得到1000日元的养老金。大部分时间都在海滩上训练他那支人数少得可怜的所谓“反苏骑兵团”。二战结束后,苏军从这幢宅子带走了谢苗诺夫引渡回苏联,一年后被处决,终年56岁。


编辑: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