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必经之路到必游之处——长白山下的朝鲜族民俗旅游“红旗村”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万宝镇红旗村坐落在长白山脚下。30多年间,凭着不懈的探索奋斗,红旗村从普通驿站发展成朝鲜族民俗旅游的代表。


红旗村,规模不大,全村86户、326人,大部分为朝鲜族。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处于延边州首府延吉市通往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上。走进红旗村,道路两侧井然有序地分布着青瓦白墙的朝鲜族民居。


红旗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历史上,它曾遭遇两次洪水侵袭。


1987年,一场洪水将红旗村淹没。“村子距离明长公路不远,以前总有大车司机到村里吃住,为啥不能借着灾后搬迁搞个朝鲜族民俗村?”时任安图县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的金镇国说。


1988年起,村民分三批搬迁到明长公路边。“县里为每家提供3000元无息贷款,每户都以民宿标准规划设计,30多年前就有了发展旅游的长远眼光,留出了室内卫生间,地下铺设了排污管道。”金镇国说。


搬迁后,红旗村开始大做旅游文章,成为游客歇脚之地。时任万宝镇镇长金正石说,“当时一年能接待10多万人次。”红旗村开始变得远近闻名。


酒香也怕巷子深。2005年任红旗村党支部书记的孟凡斌意识到,要想做大做强旅游一定要借助旅行社的力量。“我和两名村干部背着宣传单到牡丹江、吉林市等地旅行社跑业务,一天跑七八家。现在还有合作过的旅行社联系我。”他说。


2010年7月28日,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再次吞噬了红旗村。在上级政府的帮扶下,经过两年的灾后重建,红旗村又重新崛起,继续打起乡村旅游的招牌。


重建后的红旗村还吸引了外来投资。2012年,曾在张家界等地从事过旅游产业的陈绍科将目光落在了红旗村。灾后的红旗村百废待兴,但陈绍科认为,乡村旅游是大势所趋,而拥有民俗文化底蕴的红旗村一定商机无限。


依托旅游公司规模经营、集约管理,红旗村的民俗旅游再次焕发生机,陆续建起了民俗体验馆、朝鲜族百年民居等场馆;政府出资建起了灵芝采摘大棚、稻田观赏木栈道等观光项目。


如今,参观、体验、民宿、采摘等旅游项目成为村民务农外的第二茬“庄稼”。


广东游客张恒远随旅行团到长白山游玩时,来到红旗村参观、就餐。在村民权永景的家中,张恒远脱鞋踏上火炕,感觉十分新奇。午餐时,张恒远在民俗演绎大厅内,一边品尝朝鲜族美食,一边兴致勃勃观看朝鲜族歌舞表演。


权永景家是由旅游公司集中经营管理的36户民宿之一。“参观民居,旅游公司按人次分成,参观分成一年能有七八千元。加上民宿收入,一年能挣一万多元。”他说。


据了解,2011年红旗村恢复旅游接待后,当年游客人数17.5万人次,2018年,游客人数达到45万人次。


安图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安学斌说:“红旗村是延边地区第一个通过发展民俗游走上富裕道路的朝鲜族村庄,也是第一个旅游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的村庄。”


如今,延边州正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红旗村把握机遇,夯实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将红旗村由游客必经之路打造成“必游之处”。


安图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松峰介绍,县里正计划以红旗村为载体,在附近建造百里风情画廊和黄金旅游通道。


“现在很多游客都是到长白山后再到红旗村参观的。”杨松峰说,“红旗村地处长白山旅游沿线,是通往长白山旅游的中心支点,是全域旅游战略的中心节点。”


同时,安图县正在规划东北地区最大的自驾车营地项目。在未来交通大格局的框架下,依托航空、高铁、高速等旅游出行方式,通过开发建设长白山腹地沿线民俗文化旅游项目,串珠成链,打造长白山腹地“一小时”旅游经济圈。


编辑:阎亮